關於寫書出書的36個問與答:

Q1 要寫多少字才能出一本書?

一本書的字數多寡並沒有規定,像是國外翻譯小說多達五、六百頁的三、四十萬字,少如童書繪本不到一百頁字數一、二千字都有。除掉這些太多或太少的特例以外,目前就台灣的市場閱讀習慣來看,一般較易被接受的字數是812萬字,太厚或太薄的書,讀者會選購的機會比較少。 

Q2 是個沒有創意的人該怎麼辦?

創意不是憑空出現,沒有累積一定的生活經驗無法激發創意。人腦的潛力無窮,不可能沒有創意。當覺得自己沒有創意時,可能是一種警訊,提醒你該拓展自己的生活圈,或者可以改變看看目前的生活模式。 

Q3 果我只有構想,卻遲遲無法動筆真的寫出來,能出書嗎?

如果有出書的構想或內容大綱,或是想和大眾分享個人或企業成功經驗,但卻因時間或其他因素影響而無法專心寫作的企業或個人,有一種自費出版方式為企畫出版。企畫出版即由作者提供企畫,而由出版社提供專業寫作人才。或是若您擁有大型論壇或企業網站所建立的龐大資料庫或個人Blog諸多優質內容,想將所有資料整合印製出版,亦選擇企畫出版來完成出書的夢想 

Q 4 企畫和正文寫作可以同時進行嗎?

當然可以。一般人常一股腦兒地專注在正文寫作,卻忽視好的企畫可以讓寫作更有效率這件事情。建議尚未開始寫作的人,可以試著先撰寫企畫書,規劃好整本書創作方向。而已經開始寫作的人,則可以在寫作告一段落時,給自己一段空閒,一方面以企畫檢視完成部分,一方面則規劃之後將展開的方向。 

Q 5 什麼樣的出書主題是好的?

對作者來說,沒有什麼主題是不好的。但若考慮市場需求,那麼很現實的答案就是「能賣的書就是好的」。這並不是說要你去迎合市場口味,而是在觀察市場需求當中,尋找結合自我興趣與專長的部分。而「副書名」的運用恰可結合市場與真正的內容。 

Q 6 出書走「大眾」路線較好呢?還是走「小眾」或「分眾」的路線比較好?

事實上選題不管是「大眾」或是「小眾」,只要能企畫好,就會是一本好書。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大眾即表示這是很多人選擇的主題,市面上同類型圖書一定是多如牛毛,如何在這些書之中比別人多一些特色、多一點差異,就變成書寫時的重點。而小眾即表示是比較少人選擇的主題,但卻面臨著讀者群較少的危機,但另外一方面內容可以帶給讀者新穎的感受,比較容易塑造出一本書的個人化特色,而如何將小眾的主題與時下潮流結合,就會是作者面臨的挑戰,畢竟,「大眾」是由諸多「小眾」結合而成的。 

Q 7 寫書是靠自己的「專長」較好?還是靠「興趣」與「熱情」,甚至「使命感」較佳?

當然是「使命感」較佳。因為靠專長,是容易寫一本書;靠興趣或熱情,是想要和願意完成一本書。而依憑使命感,是讓人必須要出版一本書。但若能將三種動機結合,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一方面對於寫作的題材較能不費時處哩,另一方面又抱著不出書不罷休的心情,更能迅速地完成一本言之有物的圖書了! 

Q 8 如何判斷收集到的資料可不可靠?

本書可以流傳百年,但在市面上的流通少則一年多則五年。不論時間長短,書上資訊要盡可能呈現當代的真實性。因此可由兩方面來檢視這些資料。一是「來源」,關於每本書的主題,一定有當代最權威的發言人,或者最具公信力網頁,以這些資料為主,再進行檢閱。另一方面,則是「數量」,究竟有多少人提出此想法?這點要特別注意的是什麼,並非談論此主題的網頁多就代表「數量」多,很多人只是複製別人的文章而已。因此要看看內容,若每個網頁都以不同的說法論述同一件事情之結果,那麼此資訊便較具備公信力。 

Q 9 我從網站上搜集到的圖片(若註明出處)可以用在書中嗎?要注意什麼?

任何之圖文引用,均需符合著作權法之規定。依照《著作權法》第52條之規定: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所謂公開發表之著作,為具備原創性、有客觀化(指可感受性與可傳遞性)之一定形式之著作,故發表至網路即屬公開發表。但引用時仍須注意以下幾點:

(1)需有自己的創作。

(2)需以「必要」與「最小」之程度為原則,且引用之部分需與自己的著作有關連。

(3)需註明出處,得符合《著作權法》第 64條之規定:在註解內或附(插)圖、照片邊載明所引用著作之名稱、章、節、頁次及作者姓名,不得僅載明於「本書參考書目」或「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4)需為「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方可為之。因此將他人學術著作的一部分用於商業宣傳廣告,或將他人的美術著作用於書籍封面,即不符合引用規定,需逕行取得授權並支付相關之費用。 

Q 10 寫書真的需要文筆很好嗎?

現在坊間有許多各式各樣的書種,有圖文書、輕小說、寵物寫真書,還有一些由部落格文章集結成一本實體書的範例,內容包山包海,範圍上天下地,其實文采優劣已經並非是目前消費者選書購書的唯一評比標準,甚至可以說,視你出書的類型來決定,只要題材吸睛、內容具有原創性,都有可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另外,文筆也能藉由後天磨練慢慢培養,像是原先為部落客的暢銷作家九把刀,不也是一天一天磨練他的文筆嗎? 

Q 11 如果沒有出版社欣賞我的出書企畫,是我的問題嗎?

出版社不欣賞作者的企劃,最大的原因在於你不是他要的作者,但這並不代表作者的創作有問題。不過可以去理解他為何不要你的原因,從中調整自己的創作內容,只要能讓書更好,多接納他人意見有何不可! 

Q12 想要出書,可是我需要先構思封面與版面設計嗎?

看到書店平台上展開玲瑯滿目的各式封面時,你是否會覺得設計出這樣多元的作者、美術編輯、責任編輯、出版社真是太有才華了?這些其實都是各司其職的人腦力激盪下所產生的成果,所以如果你想出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當然可以先構思看看自己喜歡的風格或方向,將意見提供的出版社的編輯們,大家一起集思廣益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對版型或封面設計並沒有什麼想法,那將一起交給出版社也可以。 

Q13 的最低印量是幾本?

其實沒有限定最低要印幾本。

從印刷的角度來看,每本書除了固定的紙張與墨水成本之外,還有整體的製版費與印製工資需要分攤,越低印量的書當然每本分攤的成本就越高,而且整個計算下來,每本書的平均成本會高的讓您嚇一跳。反之亦然,印製的量越多,單本的成本就越低。

但若作品需要上架經銷,最低印量就與印製成本和定價有關了。比如若一本書印 1,000本需要十萬元,單本編印成本約 100元,依成本反推出來的最低售價約 250元,但若該書的市場建議價為 200元,那麼最低印量最好提高為 1,500本以上,單本編印成本才能降至 80元以下,最低售價才能接近市場建議價,書上架後也比較好賣。另外若要將出版品發行到市面上,則印刷數量不可太少,因為印量少,鋪貨點就會變少,能吸引到的讀者也變少。

若書採用 POD隨需印製方式,就沒有所謂最低印量,即便一本也能印。 

Q 14 如何決定書的定價?

書的定價是由書籍的印製成本及市場行情來決定,出版社會提出建議的價格區間供作者決定。書籍定價越高,作者雖然單本的獲利會增加,但相對的,讀者購買的欲望就會減少,因此作者在決定書的定價時,最好能站在讀者的角度來做決定,如此決定的價格,市場接受度才會高。 

Q 15 書的頁數如何計算與規劃?

基於印刷裝訂上的要求,頁數以 1632的倍數為最理想且不浪費紙的規劃。譬如常見的頁數為: 160176192208224240 256,依此類推。此外,單色頁與彩色頁的頁數要分開計算,各自要規劃為 16的倍數,譬如彩色頁可規劃 16頁集中放在單色頁 160頁之前,即彩色( 4色) 16+單色( 1色) 160

一般而言,若書籍出版後將到書店販售,書的頁數則不宜太薄(繪本除外),以免看起來分量不足,有時會讓讀者「看扁」。因此若頁數低於 128頁,便可考慮改用較小的規格來編排,譬如由菊十六開(即 25K14.8×21cm)改為三十二開( 13×18.7cm)。頁數太多較易產生的問題是印製成本增加。以菊十六開( 14.8×21cm)印 1,000本為例,頁數若達 360頁以上,單本編印成本就很容易衝至 150元以上。但頁數若是因縮小規格而變多(如前一段的建議調整),印製費用就不至於變動太大。 

Q 16 什麼是 PODPrint on Demand)?跟傳統印刷有什麼不一樣?

POD為一高科技印書機,又稱隨需印刷,是以雷射列印的品質將作品(電子檔)輸出,一本一本裝訂成冊,印量可隨需要調整,較適合少量印製。

傳統印刷則是經過製版分色、晒版,再以油墨印製在紙上,最後加工裝訂成冊,較適合印刷品質要求較高及大量書籍的印製。 

Q 17 簡體書也可以考慮出版嗎?

可以,簡體或其他外語皆可在台灣申請出版。 

Q 18 書的裝訂方式有哪些?差別在哪裡?價錢會差很多嗎?

一般圖書分為平裝與精裝,精裝又可分為軟皮與硬皮和方背與圓背。平裝與精裝的差別在於書背是否加上紙板,通常精裝因成本較高,書籍售價會高於平裝,若要使用這兩種以外的特殊裝訂,價格又會提高。 

Q 19 我的文章在網路上( FB、網誌)人氣很高,是否應該估算多一點印刷本數?

很遺憾的,網路上各種平台多為免費使用,高人氣的前提為「免費」,但若要販售實體書籍,這樣的高人氣卻不一定會反映在書籍的銷售上。 

Q 20 第一次出版及日後再版的時間要多久?

時間是依第一版的銷售狀況而定。通常會等第一版的書即將售罄,評量未來銷量仍具有市場性後,以相同的內容進行加印稱「再刷」,若內容有修改就稱「再版」。 

Q 21 交稿之後多久可以拿到成書?

基本上,如果作者對書籍沒有特別要求的話,一般從交稿算起 1.3個月內就可完成出版。但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例如編輯在審查內容之後,發現內容方向還有需要調整或增補的地方,於是再請作者進行修稿,則出書日期就會往後順延。 

Q 22 作品印製後,圖書內容或封面是否一定要掛出版社的名稱?

經由一般投稿出版的作品,自然應該掛上出版社名稱。除了一開始在合約中已經提及出版品的版權屬於出版社之故,更能經由出版社名稱,向讀者保證書籍品質。

而自費出版以理來說,就不一定要掛出版社的商標。但就市場經驗來看,掛上出版社既有的商標,擺放在書店中較為顯眼,也方便讀者找書。另外,由於出版社必定是已經成立了一陣子,品牌已經在市場上曝光,並擁有一定的知名度,若自助助版作品能掛上出版社的商標,等同於是讓出版社為作品背書,使讀者能夠放心購買。 

Q 23 台灣已經出版的書可以在中國大陸出版嗎?

中國大陸的出版社均為國營事業,不允許有民營出版社存在,且書號是被這些出版社所壟斷的,一般人很難申請到書號。如果要在大陸出書,稿件皆需被送至政府單位(中國大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通過了才能正式發行上市。此外,「政治」與「宗教」方面的題材是被禁止的。 

Q 24 自費出版一本書大概要花多少錢?

自資出版的成本需要考量製作規格和編務、印製費用,從打字、版面設計與排版、封面設計、裝訂乃至行銷規劃等。每一本書的情況皆不相同,此時上網搜尋屬意的自助出版社後,填好資料並等待回覆,比較能掌握製作的成本。如果你考量書籍的品質及發行,則華文自資出版平台是個不錯的選擇。 

Q 25 自主出版一本書要負擔哪些費用?

一般自資出書所需負擔的費用有編務印製費及通路發行費。編務印製費涵蓋編務、設計、紙張、印刷等相關費用,所需金額端視印刷數量、頁數、書的尺寸及編排形式等來決定。若有額外要求(如插畫、攝影、採訪撰稿),費用便會有所調整。而通路發行費為處理出版品的物流作業、存倉、各種書展及活動等作業所需之費用。至於新書發表會、簽名會、讀書會等各式宣傳活動或製作相關產品如海報、書卡、筆記等,則屬於自費的行銷活動費用。當然,售書之所得大部分歸作者,所以不一定會賠錢喔! 

Q 26 自資出版封面設計自己找人做或自己做,會不會比較便宜?

個人出版強調的就是作者自主,因此作者可以自行決定出版品內文版型及成書外觀,所以內文排版及封面設計部分,作者也可以自己負責處理。

但一本書的封面是能否吸引讀者的最重要關鍵,只要讀者能拿起書籍翻閱,購買的機率就會增加。所以極力建議,你可先與出版社討論封面的構思,再由自資出版平台聘請專業設計人員負責,以期設計出的成品能與其他書籍形成系列套書,期望能夠更貼近作者的要求又能同時吸引讀者的目光。一本書的版型編排是否利於讀者閱讀也是影響是否被購買的因素之一。出版社的專業排版人員所提供的內文版型能讓讀者閱讀無障礙,但如果由作者自己編排,有可能會排出讓讀者閱讀產生障礙的版型,而減低購買的欲望。

基於上述理由,還是建議這部分交由專家處理。千萬不要為了省下封面設計、內文排版的費用,而錯失成為暢銷書的機會。 

Q 27 自助出版如何決定印製數量?

如果只是想出書留做紀念,不想發行到市面上,則可任意選擇印

A5規格、文字內容、黑白內頁、彩色 

Q28 費出版的成本與利潤如何計算?

若以一本192頁的書─A5規格、文字內容、黑白內頁、彩色封面─印1000本來試算本利,編印費用約九萬,單本成本90元,若定價200元,五折出貨給總經銷售,則每本書可拿回100元,這樣就必須賣掉至少900本才能打平成本。

一般來說,成本最好佔定價四成以下,以此反推:

【方案一:調高定價】

比如是定價225元,同樣五折給總經銷,每本可拿回112.5元,必需至少賣出800本才打平,風險是定價高可能更難賣。

【方案二:印量增加】

可直接降低單本成本,提高單本獲利,好處是定價可調得較吸引人,壞處是總成本增加,書要清倉的壓力相對也提高囉! 

Q29 者是否可以選擇將書鋪在如誠品或金石堂等特定門市?

由於下單進書數量和時程權利在於書店採購人員,白象通路專員皆持續與各採購人員保持聯繫,並提醒下單採購進度,一般我們會建議作者,請親朋好友到誠品或金石堂實體門市下訂,如此會加速採購速度與數量,但無法指定經銷通路平台(誠品、金石堂)或門市來擺放您的書籍。 

Q 30 書要暢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影響書籍銷售量的因素如下:

(1)內容:一本書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是內容。一般讀者買書的優先考量是內容,所以要想寫出暢銷書,最好先瞭解目前或未來讀者的需求,掌握他們的喜好。

(2)定價:低價格也是吸引讀者購買的誘因之一。如果書的定價高於一般行情價格,就會影響買氣,此時可藉由作者的名氣、特殊裝訂方式或附加贈品等來增加出版品的價值。

(3)製作品質:封面設計、內容編排、文句順暢與否等也會影響讀者購買的意願。

(4)宣傳活動:透過宣傳來增加作品的曝光率,但此部分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過多的宣傳活動,有時反而會耗掉更多的成本。

(5)媒體行銷與通路行銷:媒體行銷 —出版品若能引起媒體注意或是反向預測媒體未來炒作之議題,藉由媒體大幅報導後,勢必會引發更多讀者的興趣,想一探究竟,如「色,戒」、「赤壁」等電影小說。通路行銷 —強勢的通路行銷不但是善用各種方法吸引書店及超商等各通路對出版品的注意,進而對書籍下訂單入書店上架。同時也會主動出擊,利用 EDM、電子報等各種形式將出版品訊息發送給讀者,增加曝光機會。 

Q 31 書上架後可以賣多久?

書要維持在通路中的流動,完全依憑書籍銷售情況的好壞,如果賣得好書籍自然能長時間的擺放於架上。而以平均情況來看,書籍大約能在架上持續一年的擺放期。

但即便書店裡沒有書,書店的電腦裡還是會有書的資料,讀者仍可直接跟書店訂書。至於網路書店,只要不缺書,即可繼續賣。 

Q 32 行銷宣傳的效益為何?

現今書籍的銷售市場,每月出版發行的新書有好幾千本,不同型態的活動產生不同的費用。坦白說舉辦活動是否划算,能產生多大的效益沒人可預估,但作者自我檢視自身的作品如果具有話題性、獨特性、流行性等特性,加上有一定的預算,還是建議可以試試看投入宣傳活動。另外,很多行銷活動看起來似乎以顧客為宣傳對象,但其實也能對販售通路達到推銷效果,使書籍轉而在通路中獲得更多曝光。 

Q 33 圖書經銷商可以提供的行銷宣傳方式與工具有哪些?

一般圖書經銷商會利用圖書通路、參加書展等來拓展新書,讓更多的讀者接觸到圖書新資訊。如果圖書經銷商和出版社及作者洽談得宜,也會規劃各種公開的行銷活動,如新書發表會、簽名會、讀書會,甚至是 You-tube廣告等各式宣傳活動;附贈海報、 iPhone抽獎等;製作相關產品如書卡、筆記等贈品,以此吸引讀者的注意。 

Q 34 為什麼作者也得是行銷高手?

出版商與經銷商常因受限於經費,無法長時間地進行宣傳,如果要說誰能為書籍投入無限的心力推廣新書,那麼非作者莫屬了!屬於作者的行銷方式以網路和人脈最為重要,一是因為金錢成本低(但會耗費較多時間成本),二是由於影響力無邊無際。作者可以透過各種網頁介面建立個人品牌、樹立作者形象,以聚集支持者為目的經營社群網站,如此一來只要有新書,網友就能透過作者接收到圖書資訊。善用人脈便是要發揮「口耳相傳」的效果,同時還要多認識各領域的寫作人,互相藉由對方的作品做為曝光平台,即能相輔相成地擴大讀者群。 

Q 35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已經做足了網路行銷?

網路作為現今最重要的行銷途徑之一,要如何確定你已經做足了這方面的功課呢?藉由「反查詢」就能知道書籍是否在網路上達到一定的曝光效果。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你的新書書名,除去網路書店上架結果,如果在其他網頁中出現書名,就表示此書的網路曝光達到基礎標準。接下來輸入書名+推薦、書名+評論,若還持續許多的搜尋結果項目,才表示網路行銷已經出現成效。 

Q 36 在書店看不到我的書,就代表賣得很好嗎?

可能是賣得好,也可能是賣得不好。因為賣得好所以銷售一空,故書店看不見書籍的身影。但也可能是賣得不好,所以書店只在電腦中建立圖書資料檔案,而不進書擺在書架上。也有可能是還不知道結果,即圖書還在發書過程中,在運送或是調貨調配的路途上(術語為「在途」)。可見要知道書賣得好不好,還是需要等待書籍發行一段時間後的實際銷售紀錄出爐,才不會對銷售的狀況做出錯誤判斷。

以上文字摘自《你也能成為暢銷書作家》

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哲安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